(一)发病原因本病征病因有多种认识,至今尚无结论。可能是胎儿在宫内,特别是在妊娠2个月内胚胎受到外界有害因子的作用,如辐射、药物、农药、噪音、挥发性有害气体、有毒有害重金属等。(二)发病机制1.一般认为发病有以下几种学说:(1)有害因子:使展神经、面神经、舌咽神经、舌下神经核发育不良,内侧纵束也可能有缺陷。(2)中胚叶学说:另外有人认为外胚叶学说不能解释成骨缺陷、血管瘤、缺如等畸形,故又提出中胚叶学说,认为肌肉是原发性损害,先天畸形发生在胚胎期神经支配完成之前。2.病理变化和分类:(1)Huebner最先从神经病理检查中证明本病系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,另有文献报道证明脑神经核有发育不良。(2)Towfighi等()将本病征分为脑神经核发育不良或萎缩、原发性周围神经损害、脑干神经核的坏死灶、肌病等4组。1.血液检查:红细胞溶血产物HGPRT活性减低,HGPRT剩余活性低于1%(0.1%~1%)。血清尿酸增高,常为~μmol/L(6~10mg/dl)。2.尿液检查:尿中尿酸增高,尿酸/肌酐比值1(正常时1),25mg/(kg·d)。可检出高尿酸血症,通常μmol/L(10mg/dl),儿童患者可能正常。3.酶活性检测:确诊要靠酶活性测定,患儿红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HPRT、活性减低或消失。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活性为正常或增高。杂合子的检出和产前诊断都已可能。近来有人用大量毛发滤泡检测其酶活性以查出杂合子。4.脑部检查:脑脊液及尿中次黄嘌呤增加。脑电图检查有异常脑波。CT、MRI检查可正常或有脑萎缩。5.其他检查:EEG检查多为正常。泌尿系造影检查:可见结石。6.产前诊断:发现杂合子,于妊娠20周以前做羊水穿刺,羊水细胞培养,测定羊水细胞HGPRT活性缺失者,应早期中止妊娠。HPRT基因已经克隆,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(RFLPs)或特异性探针可检出HPRT的突变基因。临床怀疑LNS时,应先排除先天性痛觉缺失者。此外部分HGPRT、活性缺陷的原发性痛风患者,神经系统症状不典型,红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溶解产物HGPRT、活性可达30%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