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岁,他冒着战火回到祖国97岁,他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原创岳沛、靳铃涵光明网

认识您30多年了。

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,

但只有我看到过,

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,

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,

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,

掌心向上的双手,

在微微颤抖!

您叹口气说,

力气越来越少了。

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,

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,

记住给我擦干净,

不要让别人看见我,

一脸汗的样子。

这是《朗读者》中董卿念的一封信,信的接收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、“中国肝胆外科之父”吴孟超。

这个无数个第一的创造者,他的名字,被写在《外科学》第一页第一行第一位。

5月22日,这颗医学界的巨星陨落,享年99岁。

26日(今天)上午,吴孟超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,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。

今天的上海,淅淅沥沥下着小雨,市民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吴老最后一程。

许多民众送来鲜花和卡片,以自己的方式怀念吴老,向他致敬!

灵堂正中挂着吴孟超院士的遗像。

两侧挽联上写着:

“一代宗师披肝沥胆力拓医学伟业,

万众楷模培桃育李铸就精诚大医。”

吴孟超院士静静躺在鲜花丛中,面容安详。

此刻,看到吴老安详的面容,突然想到他曾说的这样一句话:

“不要让别人看见我,一脸汗的样子。”

不禁鼻头一酸,这是一位多“倔”的老人,就连在他最后的告别仪式现场,奏起的竟不是哀乐,而是慷慨激昂的国际歌:

“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

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

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

要为真理而斗争”

“要为真理而斗争”,此刻竟觉得这句歌词仿佛是吴老这一生的概括。

但对于吴老而言,他坚持的真理是:

为人民、为国家做贡献。

就像吴老生前接受采访时所说:

“一个人生命有限,一不抓紧,一下就过去了,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,分秒必争,为人民为国家多做贡献”

从医70余年,吴老救治了近名患者。

如果说吴老的手术刀拯救的是一个一个患者的生命,

那吴老的故事和精神可以震颤和涤荡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最深处!

18岁的少年,

冒着战火回到祖国

年,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白樟乡后垄村。

为了生活,5岁的吴孟超跟随家人去到了马来西亚。

少年吴孟超

来到马来西亚后的吴孟超,一直在由马来西亚华侨所创办的爱国学校上学;

年,全面抗战爆发,老师们在课堂上讲日军的侵略,讲国内的抗战,老师们讲得热泪盈眶,座位上的吴孟超也听得义愤填膺、热血沸腾!

年,吴孟超即将中学毕业,他号召同学们一起捐款,通过爱国人士陈嘉庚把捐款送到延安!

让吴孟超意外和惊喜的是,他们竟然收到了毛泽东和朱德的回信。

从那一刻起,吴孟超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:回到祖国,参加抗战!

吴孟超回国时的护照

年春天,18岁的吴孟超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。

他与6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相约去延安,并立下了这样一个誓言:

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,决不回来。

离开马来西亚时,父亲和母亲带着他的弟弟们,都到码头来送行了。

年,吴孟超回国时光华中学开具的介绍信

来到昆明后的吴孟超决定报考同济大学医学院,

他立志要学医救国,希望能够凭自己的努力去医治那些受伤的同胞们。

年,抗战终于胜利,吴孟超的父亲不远万里从马来西亚回国寻找儿子。

父亲的态度很明确:要吴孟超跟他回马来西亚。

而一心选择学医的吴孟超倔强地拒绝了父亲。

这一次不愉快的见面,竟成了父子俩最后的相见。

送走了父亲,吴孟超随同济大学一起回到了上海。

在上海,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恩师——从德国留学归来的著名医学家裘法祖!

著名医学家裘法祖

吴孟超大学毕业后,被通知留校做儿科医生。

他强烈地表达自己想去外科的愿望,医务部主任不耐烦了,说道:“也不看看你多高,一米六二的个头儿,站在手术台上能行吗?”

就在吴孟超沮丧的时候,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卫生部招聘医生,主考官郑宝琦看了他的简历,听了他迫切想当外科医生的愿望,当场破格录取了他。

吴孟超激动得泪流满面,他终于成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医生!

踩着小木板做手术的吴孟超院士

年,学校聘请裘法祖为兼职教授,吴孟超得以再次师从裘法祖。

一天晚饭后,他请教老师今后该向哪个方向努力?

裘法祖说:“我国的肝脏外科几乎是一片空白,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。

从此,吴孟超开始与肝脏外科结缘。

年,吴孟超和他的战友一起攻下了新中国第一部肝胆外科的翻译著作。

也是在这一年,

吴孟超的父亲患了胆石症,在马来西亚两次手术均告失败,不幸病逝。

噩耗传来,吴孟超痛不欲生。

此时,他已在肝胆外科领域小有成就,完成了几个高难度的肝胆手术。如果能亲自为父亲施行手术,胆石症完全可以治愈。

吴孟超第一次感到身不由己的无奈和痛苦,也更加激励他探索肝脏的奥秘!

上个世纪50年代末,肝脏的内部结构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谜。

肝脏手术更是无人问津的生命禁区,制作一个真正的肝脏血管模型,成为研究肝脏的关键!

吴孟超和同事们,两年间一共解剖了多个肝脏,实验了上百种材料,都没有成功!

年,在中国前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夺得世界冠军的那一刻,吴孟超除了喜悦和激动,他突发奇想,能不能用乒乓球做原料,把它先溶解成液体,在浇灌到肝脏血管里。

经过几次尝试,肝脏血管构架终于像“珊瑚”一样呈现在面前。

这些美丽的“珊瑚”,开启了吴孟超向肝胆外科进军的历程。

肝外科医生们的手术刀,就是在这纵横交错、险象环生的血管间游走,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斩关夺隘!

而吴孟超就如同将军了解战场上的每一道河流山川一样,清楚每条血管的走向!

他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,

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,

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,

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,

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,

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、重达36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,

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。

……

吴孟超创造了中国医学界,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!

他是一名纯粹的医生

“吴老救了我的命,没有他我早就不在人世了。”

“我很难受,我很难受,我愿意减去几年的寿命换他回来。”

“我与吴老素不相识,但我崇拜他的为人,所以我一定要来送他。”

这是在吴孟超院士的告别仪式上,来给吴老做最后的告别的人们说的话。

是什么样的品格,能让大家对吴老如此的难以忘怀。

或许是那一次次为病人检查身体前搓热的双手;

亦或者是每一次查房时,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;

或者是因为长期做手术而变形的右手和无法合拢的脚趾……

吴老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!

年,肝部长了巨型肿瘤的少女王甜甜,引发了各大媒体的报道。

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,大到所有人都认为,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!

尽管好心的人们为她凑出了医药费,医院敢为她做手术。

这对几乎陷入绝望的母女,去上海找到了当时已经82岁的吴老!

吴老反对肝移植:这是一个良性肿瘤,肝脏移植花钱多、还有一生的排异!我建议尝试手术切除!

甜甜的母亲留着泪回忆说:“当时我横下一条心,哪怕赌上命也要给女儿做手术!我连自杀的药都买好了,手术失败我就一起死!”

甜甜的肿瘤紧紧挨着肝动脉,手术难度极大,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出血,很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就死亡!

很多人劝吴孟超,别人都不敢切,你切了,万一出了事,你一辈子的名誉可就没有了!吴老却说:

“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,名誉,那算啥?”

这句带着闽南口音的话,此刻就是甜甜一家的希望!

进手术室之前,母亲紧紧抓住甜甜的手不舍得放,甜甜也哭着说:

“这恐怕是今生最后一面了!”

吴孟超则弯下腰轻声说:

“不要紧张,你醒来的时候,我们都在你身边,甜甜,你一定会好!”

两天后,甜甜从昏迷中苏醒,这时她才知道,82岁的吴爷爷,整整为她做了10个小时手术,才将那个重达9斤的瘤子切下来。

这是吴老查房时被拍到的一幕——当吴老仔细询问完病人的情况,准备转身离开时,患者突然拉住吴老,轻轻起身,深情地吻了他的手!

吴老显然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吻有些意外,让人感动的是,这位90多岁的老医生,转身抱着病人的头,在患者的脸颊下,轻轻地回吻了一下!

这是多么深沉的感谢与恩情,才让不善表达爱意的老人对他报之以吻……

看到这样的镜头,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。

对于吴老而言,这些病人都是他的亲人,都是他至亲的亲人!

每成功完成一台手术,老爷子会开心的如同一个孩子,因为在他心里患者的生命比什么都要重要。

“手中一把刀,心中一团火,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,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。”感动中国颁奖词曾这样形容吴孟超院士。

吴老曾说:

“我是一名医生,更是一名战士,只要我活着一天,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。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,也是我最大的幸福。”

如今,这位不知疲倦的老马,这位战斗不息的战士,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。

谢谢您曾经来过,

今天,

让我们再送您最后一程

……

先生之风,吾辈共勉!

吴老,一路走好

原标题:《18岁,他冒着战火回到祖国;97岁,他仍坚守临床一线!“倔”老爷子,一路走好……》

    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jhkqk.com/rq/14065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