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头底下的脉络,藏着肿瘤糖尿病肾病的

复方氨肽口服液 http://m.39.net/disease/a_9346650.html

舌下诊法是一种通过望舌下的脉络(即舌下静脉,又称舌脉)、舌脉分支以及舌下有无瘀点、血丝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。有关舌下诊法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宋代陈自明的《妇人良方》。

虽然在古代医籍中有关舌下脉络诊法的记载少见,但近四十年来舌下诊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,并认为舌下诊法和舌质、舌苔一样,是中医舌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由于舌下诊法在中医舌诊中的特殊性,故本书将舌下诊法从舌诊中列出单独讨论。

诊断原理

在“舌诊法”一节中已指出舌与五脏六腑、经脉皆有密切联系,舌下是舌的一个组成部分,它与心、肝、脾、肾等脏腑和经络亦关系密切。

舌下血络丰富,心主全身之血脉,心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,主宰全身脏腑气血的功能状态,心开窍于舌,舌为心之苗,故脏腑之虚实、气血之盛衰,必然通过心而反映于舌下。因而诊察舌下,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功能状况。舌下脉络分别和脏腑相应,其分布原则大致和舌面相同,即舌下络前上部属心肺,中央属脾胃,两侧候肝胆,后下根部主肾(图1)。

图1舌下络脉脏腑相关图

诊察方法

检查舌下时,被检者取端坐位,面对充足的自然光线,张口至最大,把舌轻轻地向上翘起,舌尖抵上腭或门齿内侧,使舌腹面充分暴露。注意舌面保持松弛,切勿紧缩。检查者用肉眼观察,或借助放大镜、舌脉镜及量具观测,在有条件的地方,还可应用彩色摄影技术、舌色仪或其他现代科学仪器等,以观察其舌下络脉及瘀点的形态与颜色。

临床运用

正常情况下,舌下脉络不粗,也无分支和瘀点。若舌下络脉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,多属肝郁失疏,瘀血阻络;

若舌下脉络有青紫且肿胀,其意义与青紫舌相似,或为痰热内阻,或为寒凝血瘀。

总之,舌底络脉青紫曲张是气滞血瘀所致。

现代研究

沈绍英认为,正常的舌底应是淡红色,质地嫩软光润,其微细血管应呈粉红色,其形如细索状平行无曲张,舌系带与两侧静脉均应柔软润泽,涎阜(即舌下肉阜)红润有津。

舌底与舌面相比,由于望诊时舌尖上翘,故舌底中部因紧张而色泽变淡,而其边尖之色则深于舌面之红。

诊瘀血证

舌下诊察对瘀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。

如舌下脉络弯曲、怒张和分支多,或伴有青紫色等,往往提示内有血液瘀滞的情况,诸如气滞血瘀、寒凝血脉或痰瘀阻络等病理皆可见之。

诊肿瘤

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舌下静脉深紫对恶性肿瘤的预报有一定的意义,肿瘤患者的舌脉异常率远较正常人组高。

诊心脏疾病

余美祺等观察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舌腹面静脉(舌下脉络),发现其中例(占94%)呈阳性曲张,阴性者仅9例(占6%)。其他各类疾病例中仅21例(占13%)呈舌脉阳性曲张。

诊糖尿病

20世纪80年代初,陈泽霖等检查了例糖尿病患者的舌象,发现舌下络脉有粗长、迂曲、延长、色泽紫黑及舌脉管径大于2.7mm者为例,占59.5%,说明糖尿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有舌下络脉异常,存在血瘀的情况。

而且在轻、中、重三型糖尿病的患者中,舌下络脉异常占的比例分别是40%、56.76%、77.77%,大致随着病情加重而递增。

诊肾病

王午桥观察2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舌下,见其在舌系带下方周围色淡欠华,滞而失泽。

其中15例使用温阳益气法治疗后,发现舌底之色迅速转向光泽,但其中有两例由于温阳太过,伤及阴分,而出现涎阜周围组织鲜艳,舌下小血管暴露突出,患者尿量忽然减少,证实内脏阴阳的偏盛偏虚,在舌下的反映相当敏感。

#健康锦囊##淘药方##每天学点中医药#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jhkqk.com/zjjs/14537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