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,系真性血管肿瘤,由中胚叶的正常血管组织过度增殖所致。婴幼儿血管瘤好发于头、面、颈部,其次为四肢和躯干。发生率在新生儿为1.1%~2.6%,约有30%在出生时即可见到,通常在出生后2周或4周时缓慢生长,因而1岁时的发生率为10%~12%。一、草莓状血管瘤的症状:其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1\%,多在出生时即存在,呈较小的红色斑点,以后逐渐增大,普遍高出皮肤,颜色鲜红,呈分叶状,形如草莓或杨梅。生长部位多见于头面部、躯干。二、毛细血管瘤的症状:初生时患处有点状或成片大量毛细管凸出皮肤外,其表皮高低不平,发展的很快,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,在短暂的时间(半岁)内,将会使已患血管瘤的器官或周围的器官遭受到破坏,有少部分可快速发展为混合型血管瘤。三、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:海绵状血管瘤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分,既可位于体表,也可以发生于各种内脏器官,尤其以四肢,躯干和腮腺多见。瘤体皮肤可正常或呈暗蓝色,触之柔软似海绵,按压肿块可被压缩,患者自诉患肢沉重、酸痛,活动后明显。四、混合型血管瘤的症状:起初时大多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,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,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,同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,皮下侵犯的范围可超过表面病损面积,形成了隆起的包块,其形态不规则,较多见于面部及四肢。侵犯范围有时非常广,以至于眼睛、口唇、鼻或耳等组织器官都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,可引起呼吸、饮食、视觉和听觉等功能障碍。
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即可在线进行图文问诊及预约挂号哦!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