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口腔医生都该懂的职业防护

口腔科是一个高危科室,口腔科医护人员工作中与患者密切接触,患者就诊时间长,复诊次数多,且绝大部分操作都在口腔内进行,操作范围小,操作中不可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或涎液。这是每个口腔医生的真实写照。职业防护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。前几天诊所遇到了一位疑似艾滋病口腔癌患者,因此,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看看,职业防护中的与艾滋病相关的口腔病变。

年,世界卫生组织(WHO0根据艾滋病口腔表现,制定了一套分类和诊断标准,将艾滋病的口腔病变依严重性分为以下3类。

第一类:与艾滋病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,即白色念珠病(OralCandidiasis)、毛状白斑(HairLaukoplakia)、与艾滋病相关的牙周病(HIV-P)、卡波西肉瘤(Kapisis’sCarcinoma)、非霍奇金淋巴瘤(Non-HodgkingsLymphoma)五种疾病。

第二类:与艾滋病感染相关的口腔病变,包括非特异性溃疡(NOS)、涎腺病(口干症、涎腺肿大)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癫、病毒感染(HSV、HPV、带状疱疹病毒)。

第三类:可见于艾滋病感染的口腔表征,如细菌感染(大肠埃希杆菌、克雷门肺炎杆菌)、上皮样血管瘤病、药物反应、隐球菌、组织胞浆荚膜菌。

以下内容可能引起不适,请慎重阅读。

一、艾滋病患者在口腔的一些常见临床表现

1、卡波西肉瘤(KS)

1/3的艾滋病患者伴有卡波西肉瘤,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免疫功能抑制后,致癌因素或致肿瘤病毒(第八型单纯疱疹病毒)感染所引起,该病分口内型(如图2示例)和口外型(图3~4分别为足部和手部病变)。

2、白色念珠菌病(OC)

资料显示,90%以上的HIV感染患者在其发病的不同时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OC,它多发于艾滋病确诊之前,也先于咽部及消化道的念珠菌病,且病情轻重与患者CD4计数无关。

口腔检查:舌背为致密、均质的白色假膜覆盖,表面粗糙,形如地毯样

3、严重口腔溃疡

分为两种类型:一类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(RAU),可表现为单个或者簇状,亦可形成重型口疮,溃疡大而深,疼痛剧烈;另一类为非特异性(Not-otherwisespeciefic,NOS)溃疡,病程较长,疼痛不明显,部位固定,多见于腭部,经久不愈,常在溃疡周围出现一圈白色光环(白念珠菌感染)

4、带状疱疹病毒感染

这是HIV感染的早期表现,两年内发展为AIDS的几率为23%,4年为46%。主要症状为剧烈疼痛,多为沿单侧神经分支分布的疱疹性病损,破溃后结痂,面部沿三叉神经分布

二、艾滋病在口腔科的一些潜在的传染途径

直接传播(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、涎液);

间接传播(主要通过污染的器械、飞溅到皮肤或粘膜上的血液或涎液以及气雾中的微生物。)

三、如何防护

1、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。对常见疑似安全隐患的患者,提前知会其他同事,并做好相应准备。

2、严格做好自身防护。严格洗手与手的消毒,戴口罩、帽子,戴手套,戴防护镜。

3、什么情况下应洗手?

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,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。

接触患者黏膜、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,接触患者的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、伤口敷料等之后。

穿脱隔离衣前后,摘手套后。

进行无菌操作、处理清洁、无菌物品之前。

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。

处理药物或配餐前。4、严格工作环境消毒

(1)诊疗室的消毒处理:口腔科诊室的空气中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。开诊前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。每天诊治结束后,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,保持室内清洁,治疗室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1小时,地面用消毒液,如0.3%过氧乙酸或用每升含有效氯—mg的消毒液湿式拖擦。

(2)操作台面的防护消毒:操作台面经常与气雾、飞沫、手套、器械等接触,成为传染源和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。因此,应当在灯架、手柄、开关、头托、手机等处用防护罩,防护罩应定期拆下消毒。

5、减少和避免生理、心理疲劳

根据口腔科的工作特点,合理安排工作、学习和活动时间,可提高工作效率;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,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;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,克服个性弱点,转移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,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。

6、根据自身情况,定期体检。

铂金小猪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最新治疗办法
白癜风治疗医院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jhkqk.com/bdfnzym/7885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